1940年,咸(阳)同(官)铁路富平段通车,修建岳(庙)大(荔)公路。
1941年,修建了白(水)洛(川)公路。
1942年,修建了澄(城)赵(庄)公路。
1943年,修建了大(荔)华(阴)公路。
1944年,白(水)宜(川)公路竣工,渭(南)清(涧)公路建成。
1945年,修筑了白(水)窑(禾)公路。
抗战时期,公路运输不仅成了国民经济的命脉,也关系着战争的胜败。公路运输由民用转为军事运输为主,全部汽车实行军事管制,运营汽车和汽车营运里程比战前增加了一倍多。
1946年,内战爆发,境内民间的各种运输工具,特别是胶轮大车,大部分被征调用于军运。官办汽车也以军运为主。机械动力运输代替人畜力运输已初现端倪。
渭南境内560余公里的6条公路,均为大车道拓修而成,弯急坡陡,土路面,路基松软,缺桥少涵,晴通雨阻,只能勉强通汽车。公路跨越的河流绝大部分靠船摆渡,渡口设备简陋,渡位不定,夜间和遇有洪水即告停渡。
民国时期,渭南的交通运输事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,但总体非常落后。